我国的数据安全是否有法律保障?


在我国,数据安全是有法律保障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数据安全制定的基础性法律。该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它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和责任。例如,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要及时告知相关主管部门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该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提供了专门的、系统的法律依据,构建起了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与数据安全密切相关。它从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要求网络运营者对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同时,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权益保护方面也涉及到数据安全。它规定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为数据安全提供了民事层面的保护和救济途径。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数据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进行了专门规定,要求运营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我国通过多部法律法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数据处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法律约束,切实保障了个人、组织的数据安全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