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怎样的?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指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除豁免证券之外的证券发行作出是否准予发行决定的制度。在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保障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涉及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我国目前采用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主要是核准制与注册制相结合的方式。不同板块适用不同的审核制度。 核准制是一种带有实质性审查的制度。在核准制下,发行人在发行证券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监管机构会对发行人的营业性质、财力、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和发行价格等条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据此作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价值判断和是否核准申请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审核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发行人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等。核准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质量较好的发行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审核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 注册制则更强调信息披露。在注册制下,发行人只需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目前,我国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实行注册制。注册制的实施,提高了证券发行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也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制度也在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投资者在参与证券投资时,需要了解不同审核制度下证券的特点和风险,以便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