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构成犯罪但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我国,党纪是对党员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它和法律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目的。虽然一个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却有可能违反党纪,从而需要追究党纪责任。 从概念上来说,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而党纪责任是指党员违反党的纪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党内处分和其他处理。党的纪律要求往往比法律更为严格,它不仅涵盖了法律禁止的行为,还对党员在思想、作风、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多种情形虽不构成犯罪但需追究党纪责任。比如,党员的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就违反了生活纪律。该条例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再如,党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致使所管理人员叛逃的,属于失职行为。根据条例第一百三十七条,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贯彻执行、检查督促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此外,党员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也会被追究党纪责任。这体现了党员不仅要在法律层面遵守规定,在道德和社会规范层面也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旦违反,即使不构成犯罪,也会受到党纪的惩处。 追究党纪责任的方式有多种,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这些处分会对党员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声誉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党员应当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仅要做到不触犯法律红线,还要在日常行为中符合党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