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外观侵权是怎么被判定的呢?


在法律层面,判定图片外观是否侵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是相似性判断。这是判定外观侵权的核心要素之一。一般来说,会将涉嫌侵权的图片与被侵权图片进行整体和局部的对比。如果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普通观察者容易产生混淆,误认两者存在关联,那么就可能构成相似。例如,两张图片在主体形状、构图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高度一致,就可能被认定为外观相似。这里的普通观察者,是指具有一般知识和认知水平的人,并非专业的设计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如果图片在外观上相似到足以让人认为是对原作品的复制或改编,就可能违反了这一规定。 其次是接触可能性。这意味着涉嫌侵权者需要有接触到被侵权图片的机会。比如,被侵权图片在公开的网络平台、展览、出版物等渠道广泛传播,那么其他人就有较大的接触可能性。如果有证据表明涉嫌侵权者曾经看到过被侵权图片,那么侵权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虽然接触可能性不是判定侵权的绝对条件,但在实际案件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再者是独创性考量。图片作为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如果涉嫌侵权的图片只是对公有领域素材的简单组合,或者缺乏独特的创作元素,而与具有独创性的被侵权图片相似,那么也可能被认定为侵权。独创性是著作权保护的基础,只有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作品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这表明只要作品具有独创性,就享有著作权,他人不得随意侵犯。 最后是合理使用范围。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图片外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可能不构成侵权,这就是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为了个人学习、研究、评论、新闻报道等目的,在适当范围内使用他人作品。例如,在评论文章中为了说明观点而引用少量的图片,并且注明了出处,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构成侵权。《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对合理使用的情形进行了详细规定。总之,判定图片外观侵权需要综合考虑相似性、接触可能性、独创性和合理使用等多个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