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怎样的?
我不太清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也不知道他们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效力,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我想了解一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的哪些事是有效的,哪些是可能无效或者需要追认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其效力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赠与、奖励等,这类行为是有效的。因为在这些行为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获得利益,而没有负担义务,所以法律认为他们有能力独立实施这类行为。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 如果是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样是有效的。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文具,这是符合他这个年龄对金钱的认知和消费能力的,所以这样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然而,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时,该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这意味着这类行为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才能有效。法定代理人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作表示,就视为拒绝追认,那么该行为就无效。例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未经家长同意,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了一部价值较高的手机,这种行为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对消费的认知和能力,就需要其家长来决定是否认可这个购买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