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诉讼中法院对瑕疵证据的认定方式是怎样的?

我在一场民事诉讼里提交了一些证据,但这些证据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文件有轻微涂改。我不太清楚法院会怎么看待这些有瑕疵的证据,是直接否定,还是会综合其他因素考量呢?想了解下法院认定瑕疵证据的具体方式。
展开 view-more
  • #瑕疵证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是指在收集和提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或有缺陷,但仍有一定证明价值的证据。对于法院来说,对这类证据的认定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最终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瑕疵证据并不等同于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是指通过严重违法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瑕疵证据只是在形式或程序上存在一些小问题,并非通过严重违法的方式取得。 法院在认定瑕疵证据时,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是证据的合法性。虽然瑕疵证据存在一定缺陷,但如果其取得方式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院一般不会轻易排除。例如,一份证人证言的笔录在记录时存在个别错别字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证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且取证过程合法,那么法院可能会结合其他证据对其进行综合判断。 二是证据的真实性。法院会审查证据是否真实反映了案件的事实情况。对于存在瑕疵的证据,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进行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如果当事人能够提供合理的说明,并且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那么该证据的真实性就更有可能得到认可。比如,一份合同文本有一处手写的修改,但双方当事人都承认这是经过协商后的修改,并且有相关的聊天记录或邮件往来作为佐证,那么法院可能会认定该合同的真实性。 三是证据的关联性。即该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联系。即使证据存在瑕疵,但如果它能够对案件的关键事实起到证明作用,法院也会考虑其关联性。例如,一份发票的开具时间存在小的误差,但它能够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交易行为,且与案件的争议焦点相关,那么法院可能会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 四是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在民事诉讼中,单一的证据往往难以证明整个案件事实,法院会将瑕疵证据与其他证据进行相互印证。如果其他证据能够对瑕疵证据起到补充或强化的作用,那么该瑕疵证据的证明力就会得到提升。例如,一份有涂改痕迹的借条,如果有证人证言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并且有转账记录与之相互印证,那么法院可能会综合考虑这些证据,对借款事实作出认定。 此外,当事人对于存在瑕疵的证据负有一定的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存在瑕疵,法院可能会要求其对证据的瑕疵进行补正或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合理的说明,或者不能对证据进行有效补正,那么该证据的证明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法院在认定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时,会综合考虑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以及与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当事人在遇到瑕疵证据的情况时,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对证据的瑕疵进行合理的说明和补正,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