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是多少岁?
我最近涉及一个民事诉讼,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年龄是多少。我想知道具体的年龄界限,以及不同年龄段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限制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与民事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在民事诉讼中也就具备完全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年满18岁的人能自己决定是否打官司、请不请律师、在法庭上表达自己的诉求等一系列诉讼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样具备完全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比如一些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已经参加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养活自己,在法律上就和成年人一样看待,在民事诉讼中也能独立进行各种诉讼活动。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诉讼行为。例如,如果一个12岁的孩子参加一个简单的涉及小额财产纠纷的诉讼,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一些重大的诉讼决策,比如是否撤诉、和解等,需要由他的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诉讼行为,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诉讼活动。也就是说,不满8岁的孩子如果遇到需要打官司的情况,所有的诉讼事宜都得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来处理。 总之,不同年龄段在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上有不同的规定,这是为了保障诉讼的公平、公正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