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书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最近涉及到一些民事纠纷,通过调解达成了协议,法院也制作了民事调解书。但不太清楚这个调解书到底有多大效力,比如之后还能不能再就这件事起诉,对方要是不履行该怎么办等,想了解民事调解书具体的法律效力。
展开


民事调解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首先,《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就产生法律效力啦。 它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这意味着当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就表明双方对之前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达成了共识,并且得到了法律确认。比如之前因为合同纠纷闹到法院,达成调解协议并签收调解书后,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按照调解书确定下来,双方得按照这个来执行,不能再对这个法律关系随意改变 。 二是结束诉讼的效力。调解书送达生效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在法律上就相当于最终解决了。不能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向法院起诉。而且一审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也不能上诉。这是因为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是双方对自身权利的一种处分。 三是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调解书有给付内容,比如一方要给另一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等,要是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不按照调解书履行义务,那么另一方就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像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等,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将协议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相关概念: 民事调解书:人民法院制作的,记载当事人之间调解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既是当事人协商结果记录,也是法院执行依据。 强制执行:在一方不履行调解书确定义务时,另一方有权向法院申请,通过强制手段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