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是多少?
我生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听说民政有医疗救助能报销一部分费用,但是不清楚具体的报销比例是怎样的。我想了解下不同情况、不同费用段的民政医疗救助报销比例,这样我心里也能有个底,看看能减轻多少经济负担。
展开


民政医疗救助,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人支付医疗费用而提供的一种救助制度。当人们因为生病需要看病治疗,却又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时,民政医疗救助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于民政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其实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固定数值,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从救助对象来看,一般特困人员的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很多地方特困人员在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报销后,剩余的合规费用救助比例能达到 100%。这是因为特困人员基本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特别困难,所以政府给予的救助力度更大。 低保对象的报销比例也比较可观,通常在 70% - 90% 左右。比如在某些地区,低保对象在一级医疗机构就医,政策范围内费用经基本医保等报销后,民政医疗救助能报销 90%;在二级医疗机构就医,救助比例可能是 80%;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救助比例为 70%。 低收入家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报销比例一般会稍低一些,大概在 50% - 70%。不过不同地区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除了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的不同也会影响报销比例。有些地方会设置起付线和救助限额。起付线就是当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金额后,才开始进行民政医疗救助报销。例如起付线是 2000 元,那么医疗费用在 2000 元以下的部分就不能享受救助报销。救助限额则是救助的最高金额,比如救助限额是 5 万元,那么即使医疗费用超过了这个数,最多也只能报销 5 万元。 所以,如果想知道具体的民政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最好向当地的民政部门或者医保部门进行咨询,他们能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