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债务常见问题有哪些?


债权债务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关系,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什么是债权债务呢?简单来说,债权是指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一定行为的权利;债务则是债务人需要向债权人履行特定行为的义务。比如,您借钱给别人,您就是债权人,对方就是债务人,对方有按时还钱的义务,您有要求对方还钱的权利。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意味着,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超过时效后,虽然债权本身仍然存在,但可能会丧失通过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的胜诉权。例如,张三借给李四一笔钱,约定还款日期为2020年1月1日,如果张三在2023年1月1日之后才向法院起诉要求李四还钱,李四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张三的诉求。 债务的履行方式也有讲究。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约定履行方式,应当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比如,在货物买卖中,约定了交货地点和时间,债务人就需要按时将货物交付到指定地点。如果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债务,就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债权债务的转让也是常见的情况。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一些限制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债务转让则需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在债权债务纠纷发生时,解决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友好沟通,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调解是由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仲裁是根据双方事先约定的仲裁条款,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诉讼则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