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犯罪构成,简单来说,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构成某一具体犯罪所需要的所有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它就像是一个“框架”,只有当一个行为完全符合这个“框架”里的所有条件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首先,从概念角度看,它决定了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也是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比如一个人实施了某种行为,只有对照犯罪构成这个“标准”,才能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再来说说犯罪构成的特征: 第一,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这就好比一台机器,各个零件(主体、客体、主观要件、客观要件)都不可或缺,并且要相互配合,才能让机器(犯罪构成)运转起来。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但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主观要件体现犯罪主体对危害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客观要件则是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像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第二,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法律标志。如果一个行为符合犯罪构成,那就说明这个行为是违法的,而且实施这个行为的人应该对该行为负责。通过犯罪构成,我们能判断行为的违法性以及行为人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这意味着,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只能依据犯罪构成来确定。任何一个行为要被认定为犯罪,都必须严格符合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多一个或少一个都不行。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表明犯罪构成要围绕这些关于犯罪的规定来具体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总之,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刑法学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准确认定犯罪、保障司法公正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