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转让的条件有哪些?


国有股权转让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国有股权的所有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行为。这一行为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配置,因此有着严格的条件和规定。 首先,国有股权转让要遵循相关的内部决策程序。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而国有股权转让属于重大事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等,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也就是说,转让方需要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形成书面决议,以确保转让行为是经过合法程序决策的。 其次,国有股权转让需要进行清产核资和审计。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转让国有股权前,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这一步骤是为了准确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情况,为确定合理的转让价格提供依据。 再者,要进行资产评估。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有资产转让情形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这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被低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最后,国有股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这一规定保证了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公平、公正,防止暗箱操作。 总之,国有股权转让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国家利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在进行国有股权转让时,转让方和受让方都应当仔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转让行为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