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没给抚养费,被起诉会怎么样?


当一方在离婚后未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抚养费,而被另一方起诉时,通常会经历以下法律流程和可能面临的后果。 首先,在司法程序方面,若被起诉,法院会先对案件进行立案受理。之后会向被告(即未支付抚养费的一方)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告知被告被起诉的事由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审理阶段,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庭审。双方都有机会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对于抚养费纠纷,原告(主张抚养费的一方)需要证明被告未支付抚养费的事实,例如提供离婚协议、转账记录等证据;被告则可以对自己未支付抚养费的原因进行说明,比如经济困难等,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这表明支付抚养费是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法定义务。 若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告确实未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抚养费,会依法作出判决。判决通常会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抚养费,并确定今后抚养费的支付方式、金额和期限等。如果被告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被告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被告的财产等。情节严重的,被告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会对被告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限制其在金融信贷、高消费等方面的行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若被告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总之,离婚后未支付抚养费被起诉,会面临一系列法律程序和可能的不利后果。建议及时与对方沟通协商,积极解决抚养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