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中有哪些诈骗手段?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 虚构事实诈骗手段是比较常见的一类。不法分子通常会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比如,骗子编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公司,或者假冒知名企业,与您签订合同。还有可能会虚构标的,即利用虚假的商品或服务来诱使您签订合同。比如,声称有一批紧俏的电子产品,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再就是伪造担保,用虚假的抵押物或担保人来骗取您的信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隐瞒真相诈骗手段也不容忽视。其中,隐瞒自己无履行能力的事实是常见的做法。有些不法分子明明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或设备来履行合同,却故意隐瞒这一情况与您签约。另外,隐瞒标的物的瑕疵也很常见。比如,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说成是优质产品,诱使您购买。还有隐瞒合同重要条款,在合同中设置一些对您不利但又故意不告知的条款。《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诈骗手段。利用合同条款设置陷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合同中使用模糊、歧义的语言,让您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不利境地。再就是收到货物或货款后逃匿,当您按照合同交付货物或支付货款后,对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行为同样构成合同诈骗,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了避免陷入合同诈骗的陷阱,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用状况,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