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院执行案件的结果是怎样的?

我有个法院执行的案子,心里一直没底,不知道最终会有啥结果。想了解下法院执行案件通常会出现哪些结果,每种结果是基于什么情况产生的,这些结果对我会有什么影响,有没有懂的朋友给解答下。
展开 view-more
  • #法院执行
  • #执行结果
  • #终结执行
  • #执行和解
  • #不予执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院执行案件的结果通常会有多种情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执行完毕。这意味着法院通过一系列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使得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得到了完全实现。比如在借款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的要求,足额偿还了借款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执行程序就会以执行完毕结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执行完毕的案件,执行法院应制作结案通知书并发送当事人。 其次是终结执行。终结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使得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或者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常见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再者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当法院穷尽各种执行措施后,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无法处置时,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并不意味着执行程序的彻底结束,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条件和程序做了详细规定。 另外还有执行和解。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等。达成和解协议后,执行程序会暂时中止。如果被执行人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完毕,执行案件以执行完毕结案;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对执行和解做了规定。 最后是不予执行。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会裁定对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不予执行。例如仲裁裁决存在违反法定程序、证据伪造等情形,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不予执行的情形做了明确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