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合法追讨欠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债权人合法追讨欠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能够证明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这就好比我们要确认一件事情发生过,得有个凭证一样。像借款合同、借条、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银行记录、视听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比如,您借钱给别人时签了借款合同,或者有借条,这就能清楚地表明对方借了您的钱。相关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 其次,要有债务人的明确资料。现在公司分立合并、个人迁移户口的情况很常见,有些债务人可能会借此逃避债务。所以债权人要留意债务人的动向,掌握其准确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资料,这样才能在追讨债务时找到对方。 再者,要采取合法的催告、起诉方式。不能使用暴力、威胁、侮辱等违法手段去追讨债务,不能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到债务人家中大闹,或者限制债务人的人身自由来逼迫其还钱。如果协商解决不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另外,要有债务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利益线索。很多债务人会声称没钱还债,实际上却隐匿财产。债权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了解债务人的财产情况,比如了解债务人公司员工的收入状况来间接推断其财务状况,到工商所查询企业档案;对于个人债务人,可以了解其单位职工收入、家人收入以及接受继承和赠与的情况等。还可以委托律师或者请求法院来调查一些不易查找的证据。 最后,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就债务问题而言,就是从债务到期而对方拒绝归还时起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期间重新计算。也就是说,如果您在诉讼时效内没有主张自己的权利,可能会面临权利得不到法院完全支持的风险。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