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在哪些情况下才需要负刑事责任?
最近对过失犯罪这方面比较关注,自己不太懂法,就想弄清楚过失犯罪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要负刑事责任。感觉生活中有些意外情况很难界定是不是过失犯罪以及需不需要担责,所以想具体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展开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过失犯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就是过失犯罪。 而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也就是说,如果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不管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害后果,都不构成过失犯罪,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从犯罪构成要素来看,首先犯罪主体要满足一定条件。主体主观上得有罪过,达到法定年龄(不同犯罪有不同规定,一般来说是年满16周岁,部分严重犯罪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发生了犯罪结果,这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从犯罪行为类型来讲,主要有疏忽大意的犯罪行为和过于自信的犯罪行为。比如一个司机正常行驶时,本应该注意观察路况避免事故,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注意,结果撞了人,这就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又比如一个人在知道电线老化有危险的情况下,却轻信不会出事,没有及时维修,最终引发火灾,这就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这两类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直接作用。 在刑法分则里,有不少关于过失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例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还有一些涉及重大责任事故等方面的犯罪,在符合相应情形下,过失实施这些行为也要负刑事责任。总之,判断过失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要综合多方面依据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