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如何重构?

我在了解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知识时,发现大家对我国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争议很大。有人说存在不少缺陷,得重构才行。我就想弄明白这制度到底有啥缺陷,又该怎么去重构,希望专业人士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精神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权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受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这一制度目前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赔偿范围存在局限。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规定了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违约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在实践中是否给予赔偿存在争议。像旅游合同中,旅行社严重违约致使游客旅游目的无法实现并遭受精神痛苦,但由于违约损害赔偿一般不包含精神损害赔偿,游客的这部分诉求往往难以得到支持。 其次,赔偿标准不明确。目前法律没有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法官在裁量时主观性较大。不同地区、不同案件之间赔偿数额差异明显。例如,同样是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赔偿数额可能相差巨大。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做到同案同判,影响了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再者,因果关系认定困难。精神损害具有主观性和隐蔽性,要证明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非易事。比如,在一些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很难判断精神损害是由侵权行为直接导致还是本身心理问题的加重。 针对这些缺陷,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重构十分必要。在扩大赔偿范围方面,可以考虑将违约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但要设定严格的条件,比如违约方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约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等。 对于明确赔偿标准,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指导性标准,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例如,可以规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赔偿数额区间,法官在这个区间内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裁量。 在解决因果关系认定困难的问题上,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对受害人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出具科学的鉴定意见,为法官判断因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这些重构措施,可以使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更加完善,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