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协议的定义和范围究竟是什么?


婚前协议是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为结婚而签订的、于婚后生效的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书面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在结婚之前,两个人商量好一些事情,用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等结婚以后这些约定就会产生法律效力。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就为婚前协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持。 关于婚前协议的范围,首先是财产方面。可以对婚前各自的财产进行明确的界定,比如房产、车辆、存款、投资等。明确这些财产在婚后的归属,是仍然归各自所有,还是部分或者全部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一方在婚前购买的房产,通过婚前协议可以约定该房产在婚后仍然属于购买方个人所有,另一方不享有产权。 其次,债务方面也可以在婚前协议中进行约定。如果一方在婚前有债务,双方可以约定该债务由谁来承担,是债务人个人承担,还是夫妻共同承担。这可以避免婚后因为债务问题产生纠纷。 再者,对于婚后的财产管理和使用也可以进行约定。比如夫妻双方的收入如何分配,是各自管理自己的收入,还是统一管理,用于家庭支出的比例等。 另外,有些婚前协议还会涉及到一些其他事项,比如生育问题、赡养老人问题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约定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约定限制一方的生育权利等内容,因为这样的约定是无效的。 总之,婚前协议的范围比较广泛,但都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约定,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签订婚前协议可以帮助夫妻双方在婚前就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婚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