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保证的定义是什么?


票据保证是一种在票据领域常见的法律行为。简单来说,票据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而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由汇票债务人以外的他人担当。这就明确了票据保证的主体,即必须是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来充当保证人。比如,甲签发票据给乙,乙又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丙,此时丁作为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可以为甲或者乙的票据债务提供保证。 票据保证具有独立性。即使被保证的票据债务因实质性原因无效,票据保证仍然有效。这是因为票据是一种文义证券,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只要票据保证行为本身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保证人就应当承担保证责任。例如,被保证人的签名是伪造的,但保证人在票据上进行了合法的保证记载并签章,那么保证人不能以被保证人签名伪造为由而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票据保证还具有从属性。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票据到期后得不到付款的,持票人有权向保证人请求付款,保证人应当足额付款。也就是说,当票据的主债务人不能履行票据债务时,持票人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例如,甲是出票人,乙是保证人,丙是持票人,当甲到期无法支付票据款项时,丙可以向乙要求付款,乙应当按照票据金额向丙支付。 此外,票据保证的目的在于增强票据的信用。在商业交易中,当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的支付能力存在疑虑时,有了保证人的保证,就增加了票据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比如,一家小型企业签发票据进行交易,对方可能对其支付能力不太放心,如果有一家信誉良好的大企业为该票据提供保证,那么对方就更愿意接受这张票据。 票据保证在票据流通和商业交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保障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促进票据的流通和使用。对于参与票据活动的各方来说,了解票据保证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