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是怎样的?
重大医疗过失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里,违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且损害程度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
要理解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先得了解几个关键概念。医疗过失就是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比如医生该做的检查没做,或者治疗方法用错了。而重大医疗过失强调的是后果的严重性。
在我国,认定重大医疗过失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一旦出现患者死亡或者可能达到二级以上的情况,基本可认定为重大医疗过失。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一次医疗行为导致三个及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不管损害程度如何,都属于重大医疗过失。
此外,在实际认定中,还得考虑医护人员的过错程度。比 如是故意违反规定,还是疏忽大意导致的。如果医护人员故意违反诊疗规范,那很可能构成重大医疗过失。还有就是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患者的损害结果必须是由医护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的。比如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感染,得确定是因为医生手术时消毒不严格等过失行为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原因。
总之,认定重大医疗过失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来判断。当怀疑存在重大医疗过失时,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等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