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甲类和乙类的区别及报销比例是怎样的?
我去医院看病,看到费用单上有医保甲类和乙类的项目。不太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也不知道它们的报销比例是怎么算的。我想知道这会对我自己要掏的钱有多大影响,所以希望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展开


医保甲类和乙类是医保药品目录中对药品的分类方式,它们在定义、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医保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这类药品可以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之后按照当地规定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比如,某地医保报销比例为80%,若使用了100元的甲类药品,那么这100元会全部进入报销流程,可报销80元,个人只需自付20元。其依据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医保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乙类药品在报销时,需要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剩下的部分再按照医保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假设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是10%,报销比例同样是80%,使用了100元的乙类药品,那么需要先自付10元,剩下的90元再按照80%报销,即可以报销72元,个人总共要支付28元。依据同样是上述暂行办法,“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会对甲类和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有所调整,具体的报销比例还需要以当地的医保政策为准。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当地医保部门的官方网站、服务热线等渠道进行查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