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和个人经营所得税有什么区别?


个人所得税和个人经营所得税确实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 首先,征收范围不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很广,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等。简单来说,只要是个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收入,很多都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内。而个人经营所得税主要针对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等。也就是和个人经营活动相关的收入才征收个人经营所得税。 其次,税率不同。个人所得税中的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比如您的工资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可能就越高。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这意味着个人经营所得会根据不同的经营利润区间,适用不同的税率档次。 最后,计算方式也有差异。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您一年工资收入是10万元,有社保等专项扣除1万元,还有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2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万 - 6万 - 1万 - 2万 = 1万元。而个人经营所得税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比如您经营一家小店,一年收入50万元,进货成本、房租、水电费等成本费用一共40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0万 - 40万 = 10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范围,第三条规定了不同所得的适用税率;第六条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等,这些条文详细规范了个人所得税和个人经营所得税的征收等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