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查账征收跟核定征收有什么区别?


个体户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是两种不同的税收征收方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查账征收,简单来说,就是税务机关根据个体户自己记录的账目来确定应纳税额。个体户需要按照规定设置账簿,如实记录自己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税务机关会依据这些真实的账目信息,计算出个体户应该缴纳的税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查账征收适用于财务制度健全、能够准确核算收入和成本的个体户。这种征收方式下,个体户的实际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纳税额,如果经营利润高,纳税就多;反之则少。 而核定征收,是税务机关在个体户的账目难以准确核算的情况下,根据其经营情况、行业特点等因素,直接核定一个应纳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擅自销毁帐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帐簿,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核定征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个体户来说比较方便,因为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建立完善的账目。 在纳税申报流程上,查账征收的个体户需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财务报表,按照报表上的数据进行纳税申报。而核定征收的个体户则相对简单,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或应税所得率进行申报缴纳即可。 从税负角度来看,查账征收如果核算准确,能反映真实经营情况,税负可能更合理,但如果经营利润较高,税负也会相应增加。核定征收则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纳税成本,但可能无法完全体现个体户的实际经营状况。 总之,个体户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征收方式。如果财务核算能力较强,经营规模较大且业务复杂,查账征收可能更合适;如果规模较小、账目难以准确核算,核定征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