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有什么区别?
我在了解公司资本制度时,看到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这两个概念,但不太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啥区别。比如在公司设立、资金筹集等方面,它们各自是怎么规定的,哪种更适合企业发展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是公司资本制度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看,法定资本制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公司的资本总额,并一次性发行、募足,否则公司不得成立。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要把计划的全部资本都准备好。而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只需在章程中记载注册资本总额,股东只需要认购并缴纳其中一部分资本,公司即可成立;未认购部分,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需要随时发行新股募集。也就是说公司成立时不用一次性筹足全部资本。 在公司设立难度方面,法定资本制要求公司设立时必须募足全部资本,这对于一些资金需求大的公司来说,设立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因为要一下子筹集到大量资金并不容易。而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先以较少的资本成立,后续再根据需要募集资金,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难度,更有利于公司的快速设立。 从资金筹集的灵活性来讲,法定资本制下公司如需增加资本,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如修改公司章程、召开股东大会等,程序较为繁琐,灵活性较差。而授权资本制下,董事会可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随时决定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法律依据方面,我国《公司法》在不同时期对公司资本制度有不同规定。过去我国采用较为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对注册资本的要求较为严格。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现在我国实行的是折中资本制,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的特点。这种制度既保证了公司资本的一定确定性,又赋予了公司一定的资本筹集灵活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