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保与社保卡有什么区别?


城乡居保和社保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为你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层面。城乡居保,全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家为了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只要是具有当地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社保卡,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它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 从功能方面来看。城乡居保的主要功能是为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提供养老金待遇,保障其老年生活的基本经济来源。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根据个人缴费情况等因素确定。而社保卡的功能更为多样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参保人员办理各项社保业务的身份凭证,还具有就医结算功能,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直接使用社保卡进行费用结算;同时也具备金融功能,持卡人可以通过社保卡进行存取款、转账等金融交易,养老金等社保待遇也会发放到社保卡的金融账户中。 在办理方式上。办理城乡居保,参保人员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户口本等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委会、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而社保卡的办理,一般由参保单位统一办理,也可以由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社保卡服务网点自行办理。办理完成后,参保人员需要到指定银行网点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城乡居保就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而社保卡则是落实这些社会保险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各项社保待遇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