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最近涉及一些法律事务,想了解一下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我不太清楚这两部法律在实际应用中有啥不同,它们各自主要管哪些事儿,又有怎样的关联呢?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我讲讲。
展开


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部法律,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合,它就像是民事领域的百科全书,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民事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合同签订、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处理依据。它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旨在明确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民事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它规定的是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纠纷,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时,所应当遵循的程序和规则。比如,从案件的受理、审理到判决的执行等一系列过程,都要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进行。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能够通过合法、公正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法院能够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民法典规定了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民事诉讼法适用的基础和依据。当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时,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确定自己的权利主张,然后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来实现这些权利。同时,民事诉讼法为民法典的实施提供了程序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诉讼程序,民法典所规定的权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明确了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条也规定了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