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侵权和共同犯罪有哪些异同点?


多数人侵权和共同犯罪是两个不同但又存在一定关联的法律概念,下面将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 相同点 从主体方面来看,多数人侵权和共同犯罪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多数人侵权中,可能是多个行为人共同实施了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共同犯罪同样是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比如在一些团伙盗窃案件中,多个成员一起参与盗窃,既可能构成共同犯罪,从民事角度也可能构成多数人对财物所有人的侵权。 从主观方面,两者在某些情况下都存在共同的故意。在多数人侵权里,部分情形下多个行为人是基于共同的故意去实施侵权行为,以追求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共同犯罪更是要求各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即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 不同点 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多数人侵权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主要是对他人的民事权益造成侵害,如侵犯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民事赔偿等方式来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而共同犯罪属于刑事法律范畴,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违反刑法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惩罚的力度和性质更为严重。 其次,法律依据不同。多数人侵权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来处理。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而共同犯罪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来认定和处罚。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再者,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多数人侵权的行为人主要承担民事责任,常见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这些责任的目的是使受害人的权益恢复到被侵害之前的状态。而共同犯罪的行为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刑事责任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 最后,在构成要件上也存在差异。多数人侵权的构成要件相对较为宽泛,只要多个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可能构成多数人侵权。而共同犯罪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求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和故意,还需要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例如,在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不仅要有共同诈骗的故意和行为,还需要达到诈骗罪所要求的诈骗金额等条件。 综上所述,多数人侵权和共同犯罪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性质、法律依据、法律后果和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准确区分这两个概念,以便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遵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