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房改房的分割原则是怎样的?


在离婚案件中,房改房的分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离婚后房改房的分割原则。 首先,我们要了解房改房的概念。房改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把公有住房以一定的优惠价格卖给职工。 关于离婚后房改房的分割原则,主要依据我国《民法典》以及相关司法解释。 第一,要看该房改房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房改房是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一般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这里的财产就包括房改房这类通过购买获得产权的房屋。例如,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用双方的工龄、共同的积蓄购买了房改房,那么这套房改房通常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第二,对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改房,分割时一般遵循以下方法:一是双方协商分割。夫妻双方可以就房改房的归属、补偿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双方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一般会尊重双方的意愿。二是如果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通常会考虑房屋的来源、双方的贡献大小、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等因素。比如,如果一方在购买房改房时贡献较大,如主要出资或者使用了自己较多的工龄优惠,法院可能会在分割时适当倾向于该方。 第三,如果房改房是一方在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且产权登记在该方名下,那么该房改房一般应认定为该方的个人财产。但如果婚后夫妻双方对该房屋进行了装修、还贷等行为,另一方可能有权就增值部分获得相应的补偿。 此外,在分割房改房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房改房可能存在政策限制,如规定一定期限内不得上市交易等。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判决时也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分割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之,离婚后房改房的分割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