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一直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离婚时怎样确定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后一直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的情况下,离婚时确定夫妻共同财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方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从结婚登记开始到离婚生效为止的这段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在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时,要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比如,家庭中一起经营生意的收益,如果夫妻双方和其他家庭成员都参与了经营,那么这部分收益可能就属于家庭共有财产。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第一步是进行财产的区分。对于那些明确登记在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的财产,一般比较容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这显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对于一些混同的财产,如家庭的银行存款,就需要根据资金的来源、用途等进行判断。如果存款是夫妻双方的工资收入积累,那么通常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其中包含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收入,就需要进行分割。在区分过程中,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如财产的购买凭证、资金的转账记录等,来证明财产的归属。如果无法通过协商确定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要求双方提供财产的相关证据,并根据证据来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总之,在婚后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的情况下离婚,确定夫妻共同财产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和判断。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