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中认定构成家暴后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在离婚纠纷中,一旦认定构成家暴,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民事责任方面**: 首先,家暴是法定的离婚事由之一。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若存在家庭暴力情形,经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这意味着,在离婚诉讼中,一旦家暴事实被认定,法院会倾向于判决双方离婚。 其次,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明确规定,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例如,因家暴导致身体受伤而支出的医疗费、护理费等属于物质损害赔偿范畴;因家暴造成的精神痛苦、心理创伤等可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另外,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法院会酌情对无过错方予以适当照顾。这是为了体现对无过错方的保护,补偿其因家暴所遭受的损失。例如,在财产分割比例上,无过错方可能会分得更多的财产份额。 **行政责任方面**: 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家暴行为,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处罚。根据相关规定,一般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方面**: 若家暴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常见的罪名有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比如,依据《刑法》规定,家暴行为致使家庭成员重伤、死亡的,会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若在家暴过程中存在虐待行为,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子女抚养权的影响方面**: 法院在判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会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家暴行为会被视为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实施家暴的一方获得子女抚养权的可能性较低。这是因为家暴环境可能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