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进行调解?
我正在办理离婚,不太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能进行调解。是只要双方有意愿就可以,还是有特定情形呢?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好确定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符合调解条件。
展开


在离婚程序中,调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离婚时可以进行调解的情形。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离婚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离婚纠纷的一种诉讼活动。它可以帮助双方当事人冷静思考,避免冲动离婚,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这表明,在离婚诉讼中,调解是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一方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就会先进行调解。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常见情形通常会进行调解:一是双方对于离婚本身没有异议,但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解,法院可以引导双方就这些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例如,在财产分割方面,双方可能对于某些财产的归属存在争议,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分割建议,促使双方达成一致。 二是双方感情并未完全破裂,只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和争吵,一时冲动提出离婚。此时,调解可以帮助双方冷静下来,回顾夫妻之间的感情和共同经历,化解矛盾,有可能使双方重归于好。比如,夫妻双方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产生了争吵,一方提出离婚,通过调解,双方可以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想法和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双方虽然都同意离婚,但对于离婚的方式、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法院可以通过调解,协调双方的时间安排,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办理离婚手续,确保离婚过程顺利进行。总之,离婚调解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进行,它是解决离婚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