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个人立遗嘱必须要去公证吗


夫妻两个人立遗嘱不是必须要去公证。遗嘱是遗嘱人对自己身后财产等事宜作出安排的一种法律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去世后财产怎么分配等事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只要遗嘱满足一定条件,即使不公证也是有效的。首先,遗嘱人在立遗嘱的时候,得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就是说要头脑清醒,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不能是喝醉了酒、精神不正常或者患有严重影响认知的疾病等情况下立遗嘱。 其次,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这意味着遗嘱不是在受到别人欺骗、威胁或者强迫的情况下写的。比如,有人威胁老人如果不把房子留给自己就不给老人养老,老人在这种胁迫下立的遗嘱就是无效的。 然后,遗嘱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遗嘱不能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进行分配,或者规定一些违反道德伦理的内容。 最后,遗嘱还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例如,家中有残疾且没有收入的子女,遗嘱要给其留出一定财产保障生活。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即便遗嘱没有经过公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比如,常见的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就符合法定形式,是有效的。 相关法律条文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总之,夫妻立遗嘱不一定非要公证,重点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但公证遗嘱也有一定优势,比如其证明力较强,在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有冲突时,如果有公证遗嘱,通常以公证遗嘱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