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离婚财产是如何划分的?


在探讨家暴离婚财产划分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夫妻共同财产,简单来说,就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获得的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夫妻个人财产则是指一方的婚前财产,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等,这些财产在离婚时通常仍归个人所有。 当涉及到家暴离婚时,财产划分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因为家暴行为属于过错行为,实施家暴的一方就是过错方,而遭受家暴的一方则是无过错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所以在财产分配上,法院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可能会让无过错方获得相对较多的财产份额。 其次,损害赔偿原则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主要是指因家暴行为造成的身体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对无过错方因遭受家暴而受到的精神痛苦的补偿。 在实际操作中,遭受家暴的一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家暴行为的存在。比如报警记录,警方出警后会有详细的记录,这是很有力的证据;医院的诊断证明,它能证明受害者的受伤情况;还有相关的视听资料,像家暴现场的照片、视频等。有了这些证据,在离婚财产划分和请求损害赔偿时,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家暴离婚时财产划分会充分考虑到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无过错方不仅在财产分配上可能会得到倾斜,还可以要求过错方给予损害赔偿。但前提是要准备好相关证据,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