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出事同席做到哪些方面可以免除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同事相聚饮酒是常见的社交活动,但如果酒后有人出事,同席者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那么,同席者做到哪些方面可以免除责任呢? 首先,要明确同席者在饮酒活动中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这种注意义务源于民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不能一起喝酒,但当共同饮酒行为开启后,就产生了保障其他饮酒人安全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同席者存在过错导致他人酒后出事,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一,在饮酒过程中,同席者应做到不强迫劝酒。强迫劝酒是指通过言语刺激、强迫灌酒等方式让他人饮酒。如果没有这种强迫行为,同席者就减少了引发他人过度饮酒导致出事的直接因素。比如,大家只是正常地一起举杯,没有用“不喝就不够朋友”等话语逼迫他人喝酒。 第二,要对过度饮酒者进行劝阻。当发现有人已经出现明显的醉酒迹象,如言语不清、走路不稳等,同席者应当及时劝阻其继续饮酒。如果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劝阻义务,而饮酒者仍不听从,同席者在这方面就没有过错。 第三,酒后要尽到合理的照顾和护送义务。如果饮酒者不能自行安全回家,同席者应当将其安全送回家中,并交给其家人照顾;或者安排其在安全的场所休息,并确保有人照看。例如,拨打其家人电话让家人来接,或者将其送到酒店并安排人员照顾等。如果同席者做到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免除责任。 第四,要及时救助。如果饮酒者出现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同席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不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拖延或者隐瞒情况。 总之,同席者在饮酒活动中只要做到不强迫劝酒、对过度饮酒者进行劝阻、酒后尽到合理照顾和护送义务以及及时救助,在酒后出事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依据法律规定免除自己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