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碰到行人后责任该如何划分?


在探讨电动车碰到行人后责任如何划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当事人责任的过程。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故意是指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不良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则是指当事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虽然电动车不一定属于机动车,但在处理与行人的事故时,也会参照类似的原则。 在实际判定责任时,主要看双方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如果行人没有过错,比如在人行道正常行走,电动车撞到行人,那么电动车驾驶者通常要承担全部责任。要是行人存在过错,像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等,而电动车驾驶者也有一定过错,比如超速行驶、注意力不集中等,那么双方可能会根据过错程度分担责任。如果电动车驾驶者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行人有明显过错,电动车驾驶者可能只需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此外,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方式,结合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证据来综合判断双方的责任。他们会分析电动车的行驶速度、行驶路线、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以及行人的行走状态、是否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等因素。因此,最终的责任划分要以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