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诉讼是否需要经过环保部门?
我想发起生态环境诉讼,但是不太清楚流程。我不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必须要经过环保部门。我担心不经过他们,诉讼会不会不合法或者不被受理,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生态环境诉讼在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我国,生态环境诉讼通常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于是否要经过环保部门的要求也不一样。 首先是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比如符合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在发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需要先经过环保部门。也就是说,如果这些法定主体认为有必要提起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可以自行启动司法程序的。 接着是生态环境刑事诉讼。当发生涉及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一般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可能会在前期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等,然后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但这并非是说诉讼必须要经过环保部门,环保部门的参与更多是基于其行政监管职责,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起到前期线索发现和证据收集的辅助作用。 最后是生态环境行政诉讼。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比如对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是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方,而不是诉讼必须要经过的前置部门。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诉讼并非都需要经过环保部门。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诉讼中,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环保部门参与以及其参与的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