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外地死亡后事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当老人在外地死亡后,后事处理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 首先是确认死亡。当发现老人死亡后,要第一时间确认老人是否真的已经死亡。如果是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由医疗机构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如果是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需要联系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他们会进行核实并出具相关证明;要是属于非正常死亡,比如因意外事故、刑事案件等导致的死亡,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并出具死亡证明。这一步的法律依据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它明确了不同情形下死亡证明的开具主体和程序。 然后是联系殡仪馆。拿到死亡证明后,要及时联系老人死亡所在地的殡仪馆。可以通过拨打当地114查询殡仪馆电话,告知他们老人死亡的情况,预约接运遗体的时间和地点。殡仪馆会安排车辆和人员前来接运遗体,并将遗体暂时存放在殡仪馆的冷藏柜中。这是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遗体的接运等殡仪服务通常由殡仪馆等殡仪服务单位来承担。 接着是办理相关手续。如果老人的家属希望将遗体运回本地安葬,需要办理遗体运输相关手续。一般来说,要向死亡地的民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运输的原因、目的地等信息,并附上死亡证明等相关材料。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会出具《遗体准运证》。有了这个证件,才能合法地将遗体运回老家。这在《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有相应规定,以确保遗体运输的规范和安全。 之后是选择丧葬方式。在我国,主要的丧葬方式有火葬和土葬。大部分地区实行火葬,但在一些允许土葬的地区,要按照当地的规定和风俗习惯进行土葬。如果选择火葬,需要在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缴纳相关费用。殡仪馆会安排火化时间,家属可以在火化时进行告别仪式。如果选择土葬,要注意选择符合规定的埋葬地点,避免乱埋乱葬。这遵循的是《殡葬管理条例》中关于殡葬方式的相关规定。 最后是注销户口。完成上述事项后,家属要携带死亡证明、户口本等材料到老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手续。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