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民事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下面来详细说说其构成要件。 首先是行为的违法性。这意味着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法律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如果行为人违反了这些规范,其行为就具有违法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如果有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这种行为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具有违法性。 其次是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损害事实可以分为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财产损害如财物的损毁、减少等;人身损害如身体受到伤害、健康受到损害等;精神损害如因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痛苦、名誉受损等。比如,甲故意砸坏了乙的汽车,导致乙的汽车需要维修,这就产生了财产损害事实。 再者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不会发生损害事实。例如,医生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这里医生的违规操作行为与患者病情加重的损害事实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最后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乙,仍然实施该行为,这就是故意;而丙在驾驶汽车时,由于疏忽没有注意到前方的行人,导致撞到行人,这就是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侵权行为的过错责任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行为人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