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商业贿赂是一种在商业活动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商业贿赂的主体包含行贿人和受贿人。行贿人一般是经营者,也就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比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订单向采购方行贿。受贿人则既可以是交易相对人本身,也可以是交易相对人的经办人或者对交易有影响的其他人。像采购公司的负责人或者负责具体采购事宜的员工等,都可能成为受贿主体。《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参与商业贿赂的主体范围做了相应的规范。 其次是主观要件。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行贿人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个不正当利益可以是交易机会、优惠的交易条件等。比如企业为了获得某个项目的独家经营权而行贿。受贿人则是故意接受贿赂,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仍然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这种故意的心态是构成商业贿赂的重要因素。 再者是客体要件。商业贿赂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正当方式来竞争。而商业贿赂破坏了这种公平竞争的规则,使得一些不具备优势的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交易机会,这会导致市场资源无法合理配置,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商业贿赂行为。 最后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贿人给予受贿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财物不仅包括现金,还包括实物,如高档礼品、房产等。其他利益则更为广泛,比如提供旅游机会、安排子女入学等。并且这种给予行为与交易事项有直接关联,是为了影响交易决策。例如,供应商为了让采购方多采购自己的产品,送给采购方负责人一辆豪华汽车。《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商业贿赂的客观表现形式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 总之,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需要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这四个方面的要件。了解这些构成要件,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商业活动中避免触碰法律红线,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