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界定原则是什么?

我在和行政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自身权益好像受到了损害,想申请行政损害赔偿。但我不知道行政损害赔偿范围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界定范围又有什么原则。我该怎么判断自己的情况是否在赔偿范围内呢,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行政损害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界定原则。 影响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因素有多种。首先是法律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明确划定了行政赔偿的基本范围,这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法律规定哪些行为造成的损害可以获得赔偿,哪些不能,具有权威性和确定性。例如,该法第三条、第四条分别列举了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情形,只有符合这些情形的,才可能获得行政损害赔偿。其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的治理目标和价值取向,会对行政赔偿范围产生影响。如果国家更注重保障公民权益,可能会适当扩大赔偿范围;反之,如果更强调行政效率等其他目标,赔偿范围可能相对较窄。再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公众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较强,对行政赔偿的需求也可能更高,同时政府也有更多的财力来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赔偿范围可能相对更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会受到财政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违法原则。这是我国行政赔偿的核心原则,即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并造成损害时,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所谓违法,不仅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也包括违反法律的一般原则和精神。比如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行为。二是直接损失赔偿原则。国家只对直接的、现实的损失进行赔偿,而不赔偿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例如,行政机关违法查封企业的设备,导致企业停产,国家只赔偿设备被查封期间的直接损失,如设备的折旧、维护费用等,而不赔偿企业因停产可能获得的利润损失。三是合理界定原则。在确定赔偿范围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既不能让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也不能让国家承担过度的赔偿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