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折旧指的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下面为您介绍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也叫直线法,这是一种很简单且常用的方法。它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每期折旧额相等,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比如房屋、建筑物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是符合该规定的合理折旧方法之一。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这种方法适合那些使用程度与工作量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像运输车辆等。它能使折旧的计提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相匹配,更合理地反映资产的损耗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的一种方法。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公式为: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年折旧额 = 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不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的最后两年,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这种方法前期折旧额大,后期折旧额小,适用于技术进步较快,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固定资产。 年数总和法,也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公式为: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同样体现了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效率较高,后期效率逐渐降低的特点,让折旧费用的分摊更符合实际情况。 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以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因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合理确定。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需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