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该怎么处理?
我公司有一批固定资产,最近打算对它们进行更新改造和日常维修等后续操作。但我不太清楚在法律层面,这些后续支出该怎么处理,是计入成本还是费用呢?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吗?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指的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主要分为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情况。 首先说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当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比如企业对房屋进行更新改造,使房屋的使用年限延长、生产能力提高等,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支出就需要资本化。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先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等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再来说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等维护性支出就属于这一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例如企业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只是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并没有提高其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这类支出就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总之,企业在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时,要准确判断支出的性质,依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