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非法经营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非法经营的常见表现形式。 首先,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这里所说的专营、专卖物品,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必须由特定主体经营的物品,比如烟草、食盐等。例如,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而从事烟草零售业务,就属于这种非法经营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其次,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这些许可证和批准文件是国家对特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有人买卖这些文件,就会破坏国家的管理秩序。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买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这就构成了非法经营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明确将此类行为列为非法经营罪的情形之一。 再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类非法经营行为也较为常见。比如,一些不法分子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网络借贷业务,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这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根据相关金融法规和《刑法》规定,此类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最后,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非法经营情形。具体的判断需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认定。例如,在疫情期间,一些商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严重扰乱了市场的价格秩序,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 总之,非法经营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我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