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形式有哪些?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通常按照四个不同标准,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四类八种。 首先,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可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就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当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时所构成的共同犯罪,像抢劫、强奸等很多犯罪的共同犯罪都属于此类,其特点是刑法对犯罪主体的人数没有限制。必要共同犯罪,则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比如聚众哄抢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一个人不可能单独构成犯罪。 其次,按照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就是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就形成了,这种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是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后才形成共犯故意。如果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者提供帮助,叫承继的共同犯罪。后行为人就其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但对其加入前的基本犯罪行为也要承担责任,但对加入以前的加重行为不负责任。需要注意,承继的共犯成立的时间必须是在着手后既遂前,既遂后加入不构成继承的共犯,属于窝藏、包庇类的犯罪,不过多环节犯罪以及继续犯例外。 然后,根据有无组织形式,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即犯罪集团或称有组织形式的共犯)。一般共同犯罪就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犯罪集团通常具有人数较多(三人以上)、较为固定(有明显首要分子,重要成员固定或者基本固定等)、目的明确的特征。 最后,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特定的分工,分为简单共犯和复杂共犯。简单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没有分工,都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复杂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分工,有人实施实行行为,有人实施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按所犯罪行分别处罚。 相关概念: 任意共同犯罪:刑法分则规定可一人单独实施,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构成的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刑法分则规定只能以二人以上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成的共同犯罪。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着手实行犯罪之后才形成共犯故意的共同犯罪。 承继的共同犯罪:先行为人实施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意思参与实行或提供帮助形成的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简单共犯:各共同犯罪人之间没有分工,都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共同犯罪。 复杂共犯: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