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许可管理有哪些条例?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涉及特许经营许可管理的重要法规是《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在于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在备案方面,条例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如果特许人未按照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在信息披露方面,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如果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被特许人的知情权,让其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再决定是否签订特许经营合同。 此外,条例还对特许人的资质进行了规定,要求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这一规定旨在保证特许人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开展特许经营业务,避免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盲目开展特许经营,损害被特许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