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立案流程及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诈骗案立案流程及时间规定如下: 立案流程: 首先是报案环节。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同样有权报案或控告。报案人可以提出书面或口头的报案材料,工作人员会将报案人的陈述记录成笔录,然后由报案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 接着是审查环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会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也就是看看这个案子归不归自己管,以及材料里反映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可能构成犯罪。 最后是立案环节。如果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就会予以立案。 立案时间规定: 《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诈骗案立案的具体时间限制,但要求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应迅速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一般而言,如果报案材料齐全且证据充分,从报案到立案的时间可能需要两个星期至三个月不等。不过由于诈骗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案前调查以明确案件性质和事实,立案时间就可能会相对较长。要是案件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较为复杂,立案时间也可能相应延长。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并制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并在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立案。 相关概念: 报案:就是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单位或个人,向公检法机关反映情况的行为。 控告:是被害人针对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的指控。 举报:指的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向公检法机关反映情况,和报案类似,但报案人可能与案件有直接关联,而举报人不一定。 管辖范围: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公检法机关负责处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等情况的案件,这个分工范围就是管辖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