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权和抚养权哪个大?


在探讨监护权和抚养权哪个“大”之前,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监护权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要照顾和保护那些不能完全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的生活、财产等各方面权益。比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都需要有监护人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而抚养权则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拥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以和孩子共同生活,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等。 从法律层面来看,监护权和抚养权是两个不同但又有一定关联的概念,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这表明监护权是法定的,只要是父母,一般情况下就是孩子的监护人,除非出现法定的丧失监护权的情形,如对被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等。 关于抚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抚养权主要是在父母离婚或者分居等情况下,确定孩子跟随哪一方生活的问题。 监护权的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了抚养权所涉及的照顾孩子生活等方面,还包括对孩子财产的管理、保护等。即使父母离婚,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仍然有监护权。也就是说,无论孩子跟随哪一方生活,双方都有监护孩子的责任和权利。而抚养权更侧重于和孩子共同生活、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监护权和抚养权哪个“大”,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保障着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