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中的租赁合同纠纷要怎么处理?


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租赁合同纠纷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处理此类纠纷的方式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明确在租赁合同关系中,涉及拆迁时可能产生纠纷的点。一般来说,纠纷主要集中在拆迁补偿的分配上,比如停产停业损失、搬迁补助等费用归属问题。因为租赁房屋被拆迁,承租人可能会面临经营中断、需要重新寻找经营场所等情况,而房东可能认为房屋是自己的,补偿款应归自己所有。 处理拆迁中的租赁合同纠纷,第一步是查看租赁合同的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如果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在拆迁情况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就按照合同约定来处理。例如合同约定拆迁补偿中的停产停业损失归承租人所有,那么就应按照此约定执行。 若租赁合同没有相关约定,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解决。《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可以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就拆迁补偿的分配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对于停产停业损失,如果承租人能够证明自己因为拆迁遭受了实际损失,如提供经营收入的相关证据、重新寻找经营场所的费用等,法院一般会支持承租人获得相应的补偿。同时,对于搬迁补助等费用,若承租人实际进行了搬迁行为,也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助。此外,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在确定补偿归属时,法院会依据这些法律规定进行合理分配。 总之,处理拆迁中的租赁合同纠纷,要以合同约定为基础,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