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侵权案件的处理是怎样的?


医疗事故侵权案件的处理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医疗事故侵权。简单来说,医疗事故侵权就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比如医生在手术中操作失误,或者用药错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等情况。 当遇到医疗事故侵权时,第一步是要及时收集证据。证据是处理这类案件的关键,它能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患者可以收集的证据包括病历资料、诊断证明、检查报告、手术记录、药品清单等。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向医疗机构提出复制或查阅的要求来获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接下来,患者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协商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和谈判。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赔偿协议,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协商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协议内容公平合理。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选择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鉴别和判定的活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如果确定为医疗事故,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做出公正的判决。 关于赔偿问题,医疗事故侵权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具体的赔偿标准和金额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疗事故的等级来确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对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 总之,处理医疗事故侵权案件需要患者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患者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